从“逃离”到“追寻”

2022-11-16 11:28:43        来源:国际教育

最近身边发生了很多关于“逃离”的故事。

从“逃离”到“追寻”

故事一:女儿的失落

我家女儿(六年级)有一天跟几个小同学聚会,回来车上说:“妈妈,我想转学。”我心中一惊,毕竟我们四年级才刚刚转到这所学校,女儿一直都非常喜欢和融入。我和爸爸也计划着,一直在这里读下去,直到考取大学。

“为什么呀,是发生了什么?”我努力克制情绪继续问。

“班里好几个同学,初中都要转走了,我觉得很没意思。”女儿失落的回答。

“那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要走么?”我追问。

“有人想去公立学校做学霸,有人想去国际学校学英语,还有人打算直接出国了。”女儿回答。

“那你呢,你怎么想?”我轻轻问道。

“不知道,虽然我觉得我挺喜欢这个学校,但是如果他们都走了,我呆着还有什么意思呢?”女儿开始有些烦躁了。

“没关系,如果你还没想明白,咱们一起慢慢想,毕竟还有大半年的时间可以做决定,不用着急。但是,如果你有了新的目标,并且对新学校做了研究,觉得可以满足你新的目标,我和爸爸会支持你的。”我坚定的说。

“恩,我想想吧。”女儿靠在副驾驶上,不再说话了。

故事二:中年学霸

前几天跟几个闺蜜聚会,其中一个说最近在考虑移民。我们自从大学认识到现在已经25年了,大家一起在北京学习、生活、工作、扎根。没想到,人至中年却有了移民的想法。她所在的单位既稳定又体面,她一直在工作上表现优异。专业领域,她也一直抱有热情,对外也合作了很多科研项目。但是工作环境却让她十分压抑,总是要花很多时间干“虚假繁荣”之类的事情,做多了就觉得自己是个“演员”,演的角色一点也不喜欢,十分耗散精力。于是就萌发了脱离这个体系的想法,计划技术移民。现在一把年纪自学编程,还挺乐在其中,经常为几行代码“肝到”半夜。我们都戏称她是“学霸体质”,学啥成啥。

故事三:妈妈的自责

我一个朋友家的孩子,今年初二,成绩平平,家庭条件不错。眼瞅着靠成绩升重点高中、将来进重点大学的希望不大。于是妈妈开始咨询留学中介,想让孩子出国念书。孩子非常兴奋,想着既可以出去见见世面,还能卸下国内繁重的学习压力,已经开始畅想自己出国读书的场景了。没想到,家里其他人非常反对。

“年级这么小,出国没人管,出了事怎么办?”

“独立性不够,出去能照顾好自己么?”

“国内成绩一般,出去了就能有好成绩么?”

“出去这么花钱,如果考不上一个好大学,不是一样找不到工作么?得不偿失呀!”

这些声音最终改变了妈妈的初衷,却伤了孩子的心。孩子反弹情绪很大,有段时间拒绝上学,这让妈妈更加自责,觉得是自己做错了,不该给孩子无谓的希望。无论是女儿转学、闺蜜移民、还是孩子留学,都是在生活中碰到了一些变化和挑战,让人不适应,想逃离。

从“逃离”到“追寻”

说真的,最近让人想逃的事情真的太多。

口罩三年、裁员大潮、事业转型、居家封控、孩子网课、线上会议、缩减成本、消费降级、项目欠款~~~哪一件不是让人想快快逃离,一觉醒来,一切都重回美好?

面对危险,我们本能的反应就是“逃”。我们的祖先在面对洪水猛兽时,夺路而逃,才能保住性命、繁衍生息。“逃”是刻在我们骨子里的生存本能。运气好的,逃出一条生路,运气不好的,刚出虎穴又入狼窝,可能死无葬身之地。据说今年互联网裁员30万,这30万的兄弟姐妹,你们是否也在逃离,逃离曾经梦想安家的城市,逃离曾经给你安定的行业?刚毕业的学子们,你们四年的大学生活几乎在线上完成,你们是否也在逃离,逃离熟悉又陌生的校园,逃离曾让你既爱又恨的专业,或者逃离就业的压力,选择继续考研考公?而我们这些中年人,就像脱口秀演员呼兰描述的中年危机,面对生活的态度就是“跑不动,也跑不掉”。

扪心自问,也许5年前我们就想逃了,那个时候总会被时常窜出脑海的念头侵扰。

“学习真的让我抓狂,除了成绩,我还能干点什么证明自己?”

“这份工作让我内耗,掏干身体的同时,更掏空了我的精神。”

但是看看周围的同学、同事,为什么他们可以我却不行?又想想还有一年就要毕业、就要到晋升周期、就要拿到股权、就要年终奖,于是跟自己说——再等等,熬一熬就过去了。于是5年就不见了。然后发现,行业没了、股权没了、甚至工作都没了。被逼到墙角,逃无可逃。真的么?真的无路可退了?

昨天接到一位年轻朋友的咨询。他工作5年了,学经济出身,一直在职业教培行业做。考研辅导、教师资格证、特许金融分析师等等,从授课、营销、到运营通通干了个遍。

”太难了,艳姐,不得不转行了,我想去企业做培训。“他眼中闪出期待和希望的光。

”你期待40岁的自己变成什么样子?“我试图让他描述出那副画面。

”帮助企业做数字化转型,赋能他们更高速成长。”他的眼神变得坚定。

那一刻,我脑海中的关键词从“逃离”变成了“追寻”。

逃离此地,去向何处呢?心安之处,便是故乡。

那我们要如何安放我们的心呢?寻找目标,重新出发。而那个目标就是我们心之所属。

我问女儿,你的目标是什么?我问闺蜜,你期待的生活是什么?我问朋友的孩子,你未来想做什么?然后,你再想想现在,你在正确的道路上么?

如果是,那么这一站到下一站需要多久?

你做些什么能够坚持走完?需要周围谁的帮助么?

如果不是,你要如何切换到另一条路径?

这个切换需要你做什么准备?大概要准备多久,这个时长你能够接受么?

切换的时候,需要什么资源,你要放弃些什么,你能接受么?

如果切换成功,你要用多久达成一个什么样的小目标呢?

如果失败,最差的结果是什么,你有托底的方案么?

把这些问题列下来,每一个都仔细的回答,然后“行动、行动、还是行动”。

总结一下,其实就是三步走:

第一步:定终看起——定好终点,看清起点。

所谓终点,其实就是目标,可能是中短期的,也可能是长期的。或许是你的梦想,也许是你的兴趣,更可能是你追求的一种生活状态。它跟你走过的路,见过的人,经历过的事情相关。更跟你的价值观,心中觉得最重要的那个东西相关。

我曾经的来访者,研究生毕业时,最想干的事情就是创立中国第一本音乐剧杂志,让音乐剧人都以上杂志封面为荣。因为,她热爱交流沟通,享受不断扩大影响力的感受。研一时,一张偶然的光盘,开启了她音乐剧的世界,让她发现这种艺术形式的魅力。她又是个爱表达、爱交朋友的家伙,喜欢的东西总要不断传播出去,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人,她的成就感才会源源不断,于是“做本杂志”成为她最初的目标。后来她进了企业,成为培训师,课程非常受大家的欢迎,很多学员多年以后,仍然记得当初上课的情景和受到的启发。再后来,她离开了企业,通过公益类工作交到了更多的朋友,影响和帮助了更多的人。我发现,工作可以不断调整,但价值观却不会轻易改变。那个在我们心中占据重要位置的东西,会像一块磁铁,吸引我们以各种方式靠近。所以,支撑那个终点的动机,我们试试从内心的价值判断去寻找。

那么起点是什么?就是我们的现在。我们的起点跟终点是遥不可及,还是近在咫尺?其实不难,量量他们之间的距离就好了。最短距离虽然快,但是可能会有障碍;最长距离虽然慢,但是可能路更好走。你要准备好行囊,计算好能量,拿出勇气和耐心。

这就是第二步,A/B/C路径。

你出发前,至少要准备三套方案。A是理想的,B是备用的,C是托底的。

这些方案的设计,来源于你对旅途的环境、气候、文化等信息的了解,这些属于显性的,可以通过攻略、书籍、课程等得到答案。但还有一些隐性的,潜在的经验,它们存在于那些曾经走过这些路的人的大脑,你去挖掘才会浮现。可以通过拜访他们,一杯咖啡、一顿午餐、一次咨询都能帮你大大节省时间。然后,给自己点时间,做最好的准备和最坏的打算,同时给每个方案都设定一个心理上的时间周期。

一个曾在裁员漩涡中挣扎的朋友跟我讨论,眼瞅着身边的同事一个个被裁掉,他到底还要不要坚持下去,主动辞职没有赔偿,等待裁员又极度煎熬,错失其他机会怎么办?

A方案,继续做事,按照既定的目标和节奏,是否被裁,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因素。

B方案,8月底之前,如果没有被裁,就主动辞职。留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做年底考研的复习准备。

C方案,考研失败,就回到曾经的企业就职,级别和薪资都降低很多,但是至少可以维持基本生活开销,不脱离安全线。

有了这3套方案,内心就会安定许多,也不会再被“裁员”这把悬在头顶的剑困扰,重新找回了确定的掌控感。三条道路,其实没有哪条路是确定能够到达的,任何人都不可能给我们确定成功的方案。达到目的地,会让我们有成功的快乐和狂喜,但路上的风景也会愉悦身心,路上的冒险更会激发潜能。

这就是第三步,探索小确幸。

无论是哪个方案,哪条道路,一旦在路上,我们就可以“放下目标”了。把目光放在每天的行动和感受上。设法给自己创造每一个小小的正向循环,用微小的成功来激励自己。

记得女儿很小的时候,一直央求我养一条小狗,直到8岁那年,她又重提。我突发其想说,如果你能坚持100天不间断读书,就养一条。我的本意是让她知难而退,但这件事情一启动,我就发现,最应该做的事情是设法确保她成功。于是,我们带着她每天下楼读书,街坊邻居路过,都会驻足称赞,无形中给了她更大的激励。读书不仅能得到小狗,更能得到周围人赞许的目光和成为“别人家的孩子”。最后,女儿完成了100天的目标,得到了一只超级可爱的小泰迪,读书的习惯也一直保留至今。

从“逃离”到“追寻”

从“逃离”到“追寻”,是我们完成内心从“焦虑”到“平静”的必经过程。“逃”给了我们一种冲动,它确定的告诉我说,这个不是我要的,清晰又明确。“追”给了我们一种力量,它是一个方向,模糊却坚定。

失落的女儿、学霸闺蜜、自责的妈妈,让我们一起“逃离”这段时间和空间,慢慢“追寻”出我们期待的方向,重归平静。

来源:中国教育在线国际教育频道特约专家王艳供稿

- 声明 -

(一)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,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,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。

(二)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,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您对内容、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,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。"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