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国社会阶层固化是教训还是宿命?海归后悔留学吗?

2024-02-18 14:28:07        来源:国际教育

2024年2月14日,英国《卫报》登载了一则华威大学博士答读者问,还是英国社会阶层固化的老梗。

英国大学曾在20世纪60年代、90年代两度大规模扩招,但直到今天,与美国常青藤同一级别的英国罗素集团(Russell Group)名校本科生中,工薪阶层(working class)家庭背景学生只有20%,而中产家庭的学生占据大多数。

我们并不是退回到社会阶层固化的岁月,其实,我们从来就没有摆脱过。We are not sliding back to those days – we never left them behind.

中国留学海归对华威博士的慨叹有没有共鸣呢?

这些道理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-皮凯蒂在他的著作《21世纪资本论》中已经说清楚了:资本集中于高社会等级的人群,而他们的后代——富二代、官二代,将继续保有资本的优势地位。

社会阶层这类事,相当一部分英国人找不到上行通道,大多数中国留学海归也没戏。我不就是这样的案例吗?出国前是城市平民,回国后还是城市平民,倒是早就不再啃老了,还没有滑向贫民圈子。

显然,从普遍意义上说,留学本身不能改变社会阶层跃迁。连收入的变化,可能都与留学关联度不大。

不过,还好,经济地位不是混社会的全部,只要不是一元社会,每个人就有更多立足的机会。这是现代文明的宽容。

留学是跨越文明演进阶段的新视角。2024年是我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MBA毕业20周年,也是我在中国文明成长期观察海内外的窗口期。

文明比较是我二十年来最深刻的变化,这是留学的价值。如果说中国与世界有差距,就是文明阶段和演进模式的差距。

当辨识出我们中国人以后可能的发展方向,不知道是兴奋还是担忧,但至少我不再接受“洗脑”的激励或恐吓,这是留学的价值。

留学20周年最好的纪念并没有特别的仪式感,反倒是春节前一位移民美国的老同学、好朋友在北京与我聚会时谈到的,值得为留学做注脚。

“老赵,我去美国快25年了,读了六七年书,在美国的业务有十几年了,经历了一些事,人总是反反复复的,之后才觉得,有些东西最好不要改变,而要保持。”

他说到的“不变”姑且可以用“人设”来概括。那些朴素的、诚恳的、真实的,不要改变,而要保持。

从中学时代便形成的个人品牌,曾经多次被外界、被自己企图以“不合时宜”的罪名而抹杀,如今才知道,从未泯灭的真与善才是最美的,人品的价值回归让我激动。

留学让我彻底脱离了“毕其功于一役”的高考思维,走出了一元社会“他人是陷阱”的丛林法则。

向追求非富即贵的集体无意识说I don’t care,我只要当下的解脱与自由。

成为贵族不是奋斗能解决的事,而是命运的安排。然而,贵族气质是教育与坚守催生的后天习得,与阶层属性无关。

别搞错,贵族气质可不是拿腔拿调、颐指气使,而是善待生命的人文情怀,舍己为人的社会责任,不是唯我格局所能承载。

这些也是留学的价值。


来源:中国教育在线国际教育频道主编赵刚

- 声明 -

(一)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,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,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。

(二)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,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您对内容、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,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。"

相关推荐